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今天是:
123
友情链接
两性视野
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
中国妇女网
访问量统计:
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概况>>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高校中较早成立的妇女研究机构,是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单位、吉林省妇女学会会长单位、“中国高校女性学科建设协调组”副组长单位。中心创建以来,紧紧围绕高校职能,始终坚持性别培训、性别教育、性别研究、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性别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职能发挥及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开创先河,有效探索。20世纪90年代,时任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明芸教授长期关注性别问题,任职期间大力倡导维护女性教职工权益提高师范生性别平等意识。1993年10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前夕,张明芸同志的积极推动下,学校批准设立了女性研究中心。这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女性研究机构之一,开创了高校建立专门机构从事妇女/性别研究的先河。中心成立后,面向全校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性别与社会”,唤醒了在校大学生对性别问题和女性权益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教育和落实。中心还以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和女教师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对知识女性的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汇聚了一支对妇女/性别问题感兴趣并以此为研究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2006年6月,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面向全国组织申报“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入选的21个基地之一,从中心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课程育人,成效显著中心积极推进性别教育的常态化开展,大力加强性别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集本硕博于一体的多层次、核心化、体制化性别课程体系。中心先后开设本科课程8门(4门通识教育课程)、硕士课程5门、博士课程3门。课程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部分课程得到了同行的较高评价。2009年“世界女性史概论”课程获全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首批推荐课程二等奖。2011年,“社会性别学”课程获全国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优秀课程二等奖。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中心把性别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制内,使性别教育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课程建设也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学校涌现出一批来自各个学科专业的致力于女性/性别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并培养出多名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女性/性别研究储备了人才,为强化女性研究中心把性别研究与教学渗透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特色提供了队伍保障。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中心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及教师的兴趣和志愿,以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为依托,辐射带动其学科教师参与到妇女/性别研究中来。学校妇女/性别研究现已覆盖14个学科、15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学科齐全、面向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团队和发展态势,推动中心的科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23年底,中心专兼职教师主持各级各类相关项目230余项出版妇女/性别研究学术著作、教材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中心兼职教师积极把性别视角渗透到研究生论文指导中,2002年至今指导学生撰写妇女/性别方面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400余篇,其中9篇学位论文获中国妇女研究会优秀博硕论文奖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性别培训,推进平等。中心先后创办“性别论坛”“新时代女性发展讲堂”,先后邀请50余位国内名校学者、相关领域专家、媒体节目主持人来校讲座交流。组织的80余场学术报告和讲座培训,不但对校内师生产生了积极影响,还辐射到省内其他高校。多年来,中心开设的各类培训和讲座辐射各类人群近万人次,为推进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男女平等国策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中心成立以来,主办、承办了包括“女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性别哲学的对话”研讨会等在内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场。先后邀请美国、丹麦、瑞士、挪威、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30余人次来校讲学,连续6年与台湾地区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在“请进来”的同时,中心还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派出教师2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及交流培训,30余人次到美国、丹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访学、交流,开阔了学术视野,增进了学术交往能力。

服务地方,促进发展。中心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优势,与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妇联和长春市妇联紧密合作,参与省情、妇情调研活动,开展咨询、培训服务。先后承担政府、省市妇联委托课题24项,多次主办、承办面向东北三省的性别研究及工作培训会,推动了东北三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同行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中心骨干教师受邀到省内其他院校、女企业家协会和吉林省女子监狱等机构,根据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开展性别培训和讲座20余场。在辅助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法律修订等方面,中心研究员结合自身专长发挥了重要的参考咨询作用。2021年12月,受吉林省妇联委托,吉林省妇女学会正式落户到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壮大了中心的力量和影响力。

领导关怀,备受鼓舞。2002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妇女研究所所长李秋芳一行来校视察,对校女性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心把性别研究与教学渗透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给与高度认可,对结合女大学生特点开展女性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许,彭佩云同志欣然为中心题词:“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妇女理论研究”。2006年8月,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莫文秀来校参观交流,并为学校“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揭牌。2009年9月,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到中心/基地视察。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为中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踔厉奋发,续写华章。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成立30余年来,通过实施由学校党委副书记负责、学校各管理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将“五位一体”的性别研究与培训纳入了学校主流决策层面,为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形成了“组织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培训、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有机交融的完善体系,确保了中心的持续发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中心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三次荣获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届当选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心主任连续当选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十四五期间,中心将继往开来,继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价值贡献应有力量。

注:简介数据截至2023年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