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花瓶”困局影响女性从政之路
2010-04-12 09:30   cheny   (点击: )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2010-4-12

报载,据近期一项统计,目前中国在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有8位是女性,中国女市长总数超670人,有230多位女性任省部领导。我国女性参政结构上,“三多三少”问题依然突出:即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边缘部门多主干线少。

不可否认,政府官员中女性所占比例日渐上升,且越来越多地担当起重要角色,然而透过以上调查数据,我们依旧看到,相当比例的女性官员在从政之路上正遭遇一些尴尬和几分困惑。不过,笔者以为,这恰恰投射出女性的社会定位尚未从根深蒂固的观念中走出,因此,女性官员之惑,一定意义上也是职业女性群体面临的共同困局。

社会平等、男女平等,从呼唤到践行,社会各方面都为此付出了努力,但需要看到的是,平等仍然处于峡谷中,没能绽放出鲜花。照道理,女性官员作为职业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离社会平等关系最近,但她们的境遇也无法“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女性官员的选任还是停留在象征意义层面。换言之,一些政府部门女性官员岗位的设立,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指标”的意味,女性在其中所扮角色也与“花瓶”无异。

难道不是这样吗?纵观当下女性官员在政府部门担当的角色,我们不难发现,“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及“一把手”位置的难以企及,都或多或少地说明两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官员选任的性别意识较为突出,尤其是在“性别差”的语境下,官员的能力评定总是以男性视角加以忖度的,从而将感情细腻、心思慎密等女性特质界定为影响官员执行力的不利因素;二是,女性官员虽是一群佼佼者,但相较于身边男性而言,其自身仍旧存在弱势思维定势,这种缺乏自信的现象,与其说来自固有观念,不如说来自官场生态中女性的配角地位。

在这种配角地位的现实语境下,女性官员在不少情况下只是男性社会语态下的一个花瓶,是背负着“平等意义”的写意画,而非社会平等的写实画。女性从政不与男性从政相对接,势必一而再地陷入“花瓶”困局。因此笔者以为,“花瓶”困局不打破,女性从政之惑终将难解。

当然,我们更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女性官员之惑的根源仍然是女性社会地位、社会定位的环境使然,而这种固有观念的偏色镜亟需一系列制度跟进作为杠杆,才能撬动观念去更新升级。与此同时,女性自身的性别意识亦要在社会平等的天平上重新解构,方能内外兼修地消除花瓶似的点缀因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社会平等。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