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课程建设>>正文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2008-06-25 08:13   luozc   (点击: )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性别与社会

课程英文名称:gender AND sociETY

预修课程:无

内容提要(150字以内):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精华,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系统探讨性别与社会的系列问题。其目的是反思传统性别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建构,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使学生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性别分析,从而对社会中的性别问题保持一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

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

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方刚主编:《男性要解放》,方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

学时数:40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上下各空一行,下同)

本课程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官和西方的社会性别理论,帮助学生运用性别视角和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提出、解答或者思考本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问题;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社会性别概述(4学时)

一、性别

二、社会性别

三、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

第二章 社会运动与性别(8学时)

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

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三、多元化的女性主义理论与评介

四、男性解放运动

第三章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社会建构(6学时)

一、性征

二、性别气质的心理建构

三、性别气质的心理文化建构

四、性别社会化

第四章 身体、文化和性别(2学时)

一、性关系中的社会秩序

二、性别与健康

三、家庭暴力

第五章 性别与传媒(2学时)

一、大众充满中的性别

二、消费符号与性别气质

三、性别的商品化

四、对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性别(6)

一、中国的婚姻制度

二、婚姻制度与性别关系

三、主流家庭社会学的几种观点

第七章 性别与教育(2学时)

一、性别刻板印象对教育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

第七章 性别与就业 (2学时)

一、劳动及其性别分工

二、职业隔离与就业性别歧视

三、性别与职业发展

第八章 性别与政治(2学时)

一、妇女参政的概念

二、西方女权主义妇女参政理论

三、妇女参政的现状

四、促进妇女参政的行动

第九章 结语 (2学时)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宋体5号字)

四、成绩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

五、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

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方刚主编:《男性要解放》,方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