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性别社会学>>正文
性别社会学
2021-10-26 21:51     (点击: )

一、课程名称

性别社会学


二、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三、学分和学时2学分,36学时


四、任课教师王晶


五、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从学科化和本土化两个维度上以及女性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视角上对女性面临的系列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讲解和问题分析,一方面,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性别视角反思与质疑经典社会学中对女性问题的忽略以及男性中心主义的理论构建;另一方面,运用社会学理论与视角对两性的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性别差异、性别文化以及社会问题给予研究,对女性问题研究重在从社会学学科视角上提出问题、确立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试图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社会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了传统社会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梳理、创造、传播性别社会学学科知识,推动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进程和本土知识建构与本土化进程,起到女性主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法是基于对知识具有权威性、客观性与真理性的认识,因此主要是以对知识的讲授与传承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具有权威地位,起到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虽然也有互动,如提问与讨论,但也主要是为了掌握所学知识点和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

性别社会学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对知识的建构性与权利运作的认识,在继承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更主要是突出对知识的解构与挑战的特色,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主要是知识的发现者、质疑者和建构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面对知识是平等的,学生要参与到知识的创造之中,在课堂时间设计上,三分之二时间讲台由教师掌控,三分之一时间讲台由学生掌控,学生作为知识创造的主体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发现,并与教师进行学术对话,这种教学互动不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点缀,而是基于对知识认识论的改变基础上,引进女性主义立场与社会性别视角,发挥师生双主体地位的一种互动、参与式教学方法。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视觉效果,避免了理论讲授过程中的单调性与枯燥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三)教学资源

1.教学体制上的保障。本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必选课程,从2000年社会学建系规划教学方案时就已列入到学校教务处的教学规划中,保证了10年来我校性别社会学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2.师资力量的保障。该课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担任。本人作为性别社会学的主讲教师,在2002-2004年参加了由美国密西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合办的妇女学研究生班,并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女性研究中心进修一学期 ,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知识,课程建设的主要参加人胡晓红和张凤荣教授参加了密西根大学与上海复旦大学合办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博士班培训,省委党校副教授李立毕业于妇女学研究生班,这些都为开展性别社会学的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3.多媒体教师的保障。学院共有三间多媒体教室,开课之前和教务秘书约好多媒体教室,都能如约提供,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讲  绪论4学时)

一、关于性别的追问(实际是要了解性别是关于什么的学问?)

二、妇女与性别社会学科的研究现状

三、性别社会学的功用(为什么学习性别社会学——目的)

四、性别社会学(女性学)学科的特点

第二讲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研究范式2学时)

一、什么是研究范式?

二、什么是社会性别研究范式

  • 女性主义视角

  • 女性主义立场

  •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 女性主义话语

第三讲 挑战经典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缺失2学时) 

第四讲 挑战性别的本质主义倾向——性别与性别差异2学时)

第五讲 解构性别的社会属性与性别文化(4学时

第六讲 反思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4学时

第七讲观察性别(一)——女人和男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4学时

第八讲观察性别(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2学时

第九讲 社会性别与社会问题(4学时

一、夕阳下的女性(主讲)

二、人口中的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讨论)

三、瘦身与整容现象(讨论)

四、剩女现象(讨论)

第十讲 建构理论与社会性别4学时

第十一讲 后现代思潮与女性主义2学时

课程评估与总结(2学时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