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当代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2008-06-24 17:12   luozc   (点击: )

当代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张向葵

张林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30024)

(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130021)

张树东 张雪勤 高琨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30024)

摘要本文为教育部“九五”课题《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的状况分析》一部分。通过对全国20余所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学知识女性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我国知识女性的心理特点。调查结果发现:1.我国知识女性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心理、角色调控及开拓性、适应性方面均优于普通女性;2.在情绪波动性、工作压力感上高于知识男性,角色满意度、智能素质水平上低于知识男性;3.从发展角度看,中年期知识女性的压力感最高,而心理承受力最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的女性以她们特有的实力与风采登上了社会的“大舞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根据1998年国家统计公报,我国女科技人员达988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6.91%;各级各类学校中女教师比例为34.2~47.4%;全国女大学生、女硕士博士生人数达124万多,分别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42%(1978年为20.7%)和30.35%(1978年为9.9%);女专业人员占全国专业人员总数的45.3%(1990年为39.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知识女性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色彩斑斓的角色。众所周知,这些人恰恰又是女性群体中最优秀、最杰出的代表。作为知识分子,她们在社会转型阶段、在知识经济竞争浪潮中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作为女性,她们在快速变化的生活节奏中又承受着家庭与事业双重角色要求的压力与选择。无论是挑战与机遇,还是压力与选择,都会给她们身心健康、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引导她们从积极角度面对这些问题,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西方职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 员工的身心健康、职业压力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社会应激与反应等问题不仅受外界信息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还受其心理素质的制约。换句话说,心理素质的质量决定着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提升知识女性的心理素质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入点。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把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内容包括智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社会适应素质(含心理健康素质)。何谓知识女性的心理素质?目前,学者们对它没有专门的界定。我们在《知识女性心理素质探析》一文中指出:按照社会心理文化学的理念,处于同一文化背景或亚文化环境下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心理素质等内容应该具有相似的烙印与底色。尽管知识女性属于特殊的职业群体,但她们和其他人一样,同样呼吸着时代的新鲜空气、抚摸着社会跳动的脉膊、感受着经济腾飞的热浪。因此,其心理素质内涵应该与其他人相同,即包括智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性素质。所不同的是,由于她们是职业女性,一方面,自然要着染上职业的风采,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女性角色特有的心理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界定,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应该在心理素质的三个维度基础之上再加上职业心理素质和女性角色心理素质。

近年来,关于各类女性的心理状况与心理特点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西方心理学家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职业生涯的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1],提出了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理论。国内研究者方俐洛、凌文辁等对于我国城市女性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2]。也有研究者从发展心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年知识女性心理困扰的来源与调节办法[3]。有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人格特点也作了比较研究[4]。然而对于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的研究还缺少系统性与整体性。

1998年,我们承担了教育部“九五”课题《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的状况分析》,我们对我国2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状况作了系统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是这次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将它展示出来,以期使决策机关、管理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我国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的现状,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们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五个地区: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东南沿海地区随机抽取15所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学院等,选取被试800人;在长春地区的中、小学各随机选择200名教师,非教师20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35.26岁,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被试类型

被试类型

性别

男 女

学历

专本科 博硕士

婚否

未婚 已婚

非教师

18.5% 81.5%

95.6% 4.4%

13.9% 86.1%

小学教师

10.2% 89.8%

94.3% 5.7%

28.4% 71.6%

中学教师

63.4% 36.6%

95.4% 4.6%

23.6% 76.4%

大学教师

14% 86%

65.1% 34.9%

10.6% 89.4%

(二)研究材料

依据心理素质的内涵,我们结合知识女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封闭式问卷调查,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量表。在此基础之上,编制了知识女性心理素质测查问卷。本问卷分为四个部分:(1)测试对象的个人情况;(2)个性心理问卷(艾森克1975编制的EPQ个性问卷,由陈仲庚修订)[5],以0,1计分,共85题;(3)心理健康问卷(5个维度,25题)、职业心理问卷(5个维度,25题)与女性角色心理问卷(3个维度,22题),共72道题目,以Likert的5点自评式量表计分;(4)智能素质问卷(5个维度,12题,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能力试题修订而成),要求在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0,1方式记分。各子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0-0.79,问卷的再测信度为0.52—0.69。

(三)研究程序

以邮寄和现场调查方式进行问卷的调查,为保证答卷的回收率与答题质量(激发答题动机),每份问卷附赠一份小礼品。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2份。

调查时间为2000年1月——2000年9月。

三.结果与分析

(一)知识女性个性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整个心理面貌的体现,是衡量人心理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在艾森克EPQ个性问卷的四个维度上知识女性表现出以下特点。

1.在内、外倾向维度上,知识女性比普通女性更具外倾性,若与知识男性相比,则外倾性明显偏低,这表明知识女性比普通女性更乐观、随和,更有开拓精神,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与男性相比,她们则显得相对较为保守、平和,考虑问题更周到、细心,这也是她们具有女性本身性格特点的体现。

2.在情绪稳定性维度上,知识男性明显优于知识女性,而知识女性则优于普通女性,可以看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敏感,更容易紧张、焦虑,而知识女性比普通女性容易节制、平静,遇到同样的问题更能想得开,更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紧张度。

3.在精神质维度上,知识女性显著低于普通女性,也低于知识男性,这表明知识女性更合群、更容易适应外界的环境,对社会富有很强的同情心。而普通女性则对外界有更强的防御心理和危机感。

4.在掩饰性维度上,知识女性稍高于普通女性和知识男性,说明知识女性善于自我控制,掩藏自己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与生活。韩向前(1989)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说明教师具有外向,情绪稳定,倔强性低的人格特点,这对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是必需的[6]

(二)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上的特点

心理健康是保证一个人能够正常而有效地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的一种良好而完善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知识女性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质量。我国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智力正常、情绪、情感协调、意志健全、行为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7]。因此,我们从自我观念,情绪、情感健康,心理承受力、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考察了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其结果如下。

1. 在健康的总体水平上,知识女性(57.0±10.8)明显优于普通女性(52.3±11.4)(t=-5.412,P< .001),知识男性(58.9±10.8)略高于知识女性。其中知识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人数比例为总体的18.8%,心理健康水平极低(低于平均数二个标准差)的人数占总体的3.4%。

2.情绪情感健康维度上,知识女性(24.41±5.83)低于普通女性(24.69± 6.74),这说明知识女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与矛盾要多于普通女性。因为知识女性既要面对着家庭中的各种生活琐事,又要解决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各种问题,情绪情感的压力必然增大。

3.自我观念维度中,知识女性(22.51±4.84)的得分要明显高于普通女性(20.67±5.47),(P< .001)。这说明知识女性比普通女性更接纳和喜欢自己,对自身的地位与作用有更高的评价。

4.心理承受力上,知识女性(20.78±6.05)明显高于普通女性(18.23±6.52),(P< .001),这表明知识女性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在面临同样的困惑与烦恼时,知识女性更能有意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能较快地解决问题,灵活地接纳自我。

5.意志品质、社会适应性上,知识女性与普通女性没有太大的差异。另外,知识女性在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知识男性,但是相差不大。

心理学研究认为,21世纪的知识女性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中,其自身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与价值实现等方面都与男性相等。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职业生涯,为她们施展才华、开发潜能和实现自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土壤。她们在这片土壤上接受了丰富的精神文明的呼唤与熏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与思潮。所以,她们能够以自身的优势成为先进观念与行为的先行者,与此同时,也成为塑造自己良好个性的代表。

从年龄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呈“U”型,即青年期知识女性与老年期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成年期与中年期知识女性。中年知识女性在自我观念与心理承受力水平上都是四个年龄段中最低的,而在意志品质与社会适应维度上则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知识女性。

综上所述发现,知识女性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女性,但是稍差于同为教师的知识男性,中年期知识女性面临的心理问题困惑、压力最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因此,我们要对中年期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必要的、足够的重视。

(三)知识女性的职业心理特点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一种方式。就职业来讲,它是个体借以实现自我,发展和表现个人能力及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场所,而职业角色也成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形式。人们不仅通过扮演职业角色得到物质上的利益,而且要借以得到心理或精神上的满足。知识女性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学习活动,所以,她们必须具备高的职业心理素质。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对知识女性的职业心理特点进行考察。

1. 在职业动机方面,知识女性与知识男性以及普通女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 在职业价值感上,知识女性(19.75±4.15)显著高于知识男性(18.56±3.79),(P< .01),与普通女性的差异不大,说明知识女性比知识男性对自身的职业价值的评价要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对男性的期望过高而导致的。

3. 在职业满意度上,知识女性(18.40±3.71)同样显著高于知识男性(17.51±3.68),(P< .01),与普通女性的差异不大,说明知识男性对于自己的职业满意度较低。

4. 在职业效能感上,知识女性(15.69±3.52)明显优于普通女性(14.87±3.87),与知识男性差异不明显,说明知识女性对工作的胜任感高于普通女性,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更加自信,但与知识男性相比则不如男性更自信。一方面她们得天独厚的工作领域与氛围,不仅使她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也常常因自我价值被肯定、接纳与欣赏而提高自信感。另一方面,由于她们面对的对手是强大的男性群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自然会使“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感觉消失。

5. 在职业压力感方面,普通女性(8.13±3.28)的压力感显著高于知识女性(7.64±2.99),(P< .05),而知识女性的压力感又显著高于知识男性(7.15±2.63),(p<.05),说明女性的职业压力感普遍高于男性,而普通女性又高于知识女性。因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较男性更苛刻、更严格、甚至更无情,尤其是那些下岗后再就业的职业女性面对的压力更大,相比来说,知识女性在这方面的威胁就减轻了许多。因此,压力感比普通女性小,但比知识男性大。

从年龄发展的角度看,老年知识女性的职业动机最高,中年期知识女性的职业压力感最大,成年期知识女性的职业价值感最低,职业效能感则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中年期知识女性工作压力最大、烦恼最多,她们在这段时期要面临家庭的压力,如子女升学、就业,老年父母的赡养、照料等,工作的压力,如知识的更新、评职晋级、人际关系冲突等,生理与心理的压力,如更年期综合症的冲击等。这些对于中年期知识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知识女性的角色心理特点

女性角色心理是指对自身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履行女性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心理品质。而知识女性的角色心理又有别于其它职业女性群体。首先,对于女性角色认知主要包括对传统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女性所履行的义务及其社会角色规范的认识与奉行程度。知识女性要在家庭、事业、婚姻中扮演多种角色,履行各种责任,同时还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她们对扮演好这些角色的认识十分重要。其次,角色冲突的调控能力,是指在履行女性角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冲突的调节控制能力。对于知识女性来说,包括履行女性义务与工作、学习、生活的冲突及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的调控能力。最后,女性角色的满意度主要是对传统与现代女性角色规范的接受程度,以及对现代女性角色规范、地位的态度。就知识女性而言,主要包括对现代女性角色、社会地位、生育行为的态度与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知识女性与普通女性在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1),普通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而知识女性则不太认可传统女性角色的规范。在角色冲突的调控能力上,知识女性则显著高于普通女性,(p<.01),这说明知识女性在面临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与冲突时,能够较好地调控。而在角色满意度上,知识女性(10.08±3.66)与普通女性(9.77±3.87)都显著低于知识男性(11.93±2.90),(p<.01),尤其是普通女性对于自己的角色的满意度更低。这些都说明无论知识女性与非知识女性都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角色规范、角色义务感到不满意,这也揭示出社会对于女性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与不公平。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受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改善。

(五)知识女性的智能素质特点

智能素质是反映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高低的心理品质。知识女性的智能素质应该高于其它社会群体中女性的智能素质,因为她们主要从事的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学习活动,这要求她们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更要求她们能够解决问题,并有创造精神。对于智能素质的研究,我们主要侧重与她们职业相关的方面,如逻辑推理、文字判断、数学运算、图形推理、字符处理能力。

研究表明,在智能素质总体水平上,知识男性显著高于知识女性(P< .01),知识女性显著高于非知识女性(p<.001),这与我们的假设是完全相符的。在逻辑推理、文字判断、数学运算、字符处理能力方面,知识女性都显著高于非知识女性,图形推理能力上知识女性与非知识女性没有显著差异。知识女性的日常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这也才更有利于她们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在数学运算能力上,知识男性显著高于知识女性,其它方面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男性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上优于女性,而在形象思维上低于女性的结果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吴凯,妇女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和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2.28-32。

[2] 方俐洛、凌文辁等,中国城市女性人格特质研究,社会心理研究(京),1991.1.27-32。

[3] 张爱莲,当代中国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人格特征分析研究,心理科学,1999.4.371-372。

[4] 郭瞻予等,浅析中年知识女性的心理困扰与调适,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4.118-121。

[5] 陈仲庚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1985年。

[6] 韩向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研究,心理科学,1989,3.28-34。

[7] 樊富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9-11。

附件【校青年基金项目结题报告.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