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女性主义常用词汇及概念(一)
2011-04-16 09:54   cheny   (点击: )

1.Androcentrism男性中心主义

Androcentrism(希腊文:andro即male男性)意指将理论及实践建基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原则,但却概括为全人类的一般经验或毋容置疑的普遍知识。Androcentrism体现于以理智(reason)和理性(rationality)为知识基础的理念,而强调“经验”和“感性”则被视为女性特质(femininity),被摒除于知识架构之外;不少男性中心的学术研究根据“标准”男性状况或以男性为主要对象;界定何谓标准时则以男性的处境为准则,女性的经验及女性关心的问题则完全被忽视,例如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所提出的普遍性结论是大多来自以男性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不但周而复始地以异性恋男性为样本,它们一如其男性中心本位一样,以白种、成熟年龄及富有的男性为研究假设和方向。

针对androcentrism的理论和假设,女性主义者深入调查社会、政治、经济及种种性别化的结构和女性经济,以揭示男性中心主导意识的排斥性及压制性。

(译自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页20)

2.Body politics(身体政治)

意指关乎肉体、身体的权力关系,以及对加诸女性身上种种间接暴力(indirect violence)而进行的抗争。Nancy M. Henley(1977)提出,当代社会所使用的身体语言中所蕴含的性别歧视。

其他女性主义者以身体政治来说明女性面对剥削性及压迫性关系中所受到的暴力对待,例如阶级关系、帝国主义,以及其他父权制度如家庭、医学及教育。(参考Brownmiller, 1984)。

女性主义者书写有关身体政治时有一共同主题,就是强调女性的人性本质(human essence),女性生而为人的尊严、完整性及不容被侵犯的权利,以及拒绝将女性物化。

(译自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页27)

3.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强制性异性恋体制)

这个名词的创始者是诗人/理论家Adrienne Rich。在她的一篇于一九八零年发表的“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nd Lesbian Existence”一文中,她首先提出了强制性异性恋体制这个概念,她认为,异性恋应该被理解为如资本主义及种族主义般的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1,是一个强加于人们(尤其女性)身上的结构性压迫,通过自然化(Naturalization)的手段,异性恋体制被看成是“源于自然”的性选择,由此将女同性恋排挤出“正常”的范围。藉着揭示异性恋体制为一个虚假的政治性权力体系,Rich呼吁女同性恋者(“Lesbian”在Rich的文章中,是一个带有浓厚政治意味的女性身份)与女性主义结盟。Rich对异性恋体制的论说对女性主义及酷儿研究(Queer Studies)影响重大,例如Judith Butler在其被认为是Queer Studies奠基之作的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1990)中便运用及进一步阐释了Rich的论说,以分析异性恋建制下的性别及性身份建构。

(关于Queer Studies可参阅www.queertheory.com)

4.Domestic ideal/ Domesticity (家庭理想)

自十八世纪末,家庭是下一代培育良好品德的温室,亦是纾缓家庭外的压力的避风港,这个理念逐渐成为欧美中产文化的一部份。男性负责供养家庭、管教、决策;女性负责料理家务、照顾丈夫子女、维护家庭和谐,便是理想的家庭模式,这种“外、内”、“公、私”角色分工至十九世纪越趋定型;随着都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女性的家务责任扩展至提供舒适、美化的家居、烹调美食、培育健康乖巧有教养的孩子。随着家居要求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中产家庭便雇用佣工负责家务劳动,而女主人则专注为人妻母的关顾及培育责任。二次大战后,家居生活日趋电器化和男性工资继续上涨,女性的全职家庭主妇角色进一步被合理化,上述的中产家庭模式成为理想家庭模式,更成为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尤以美国为甚。但引起的社会影响是,女性就业被视作帮补家计,以致出现各种男女不平等的待遇,而女性特质被规范化为理想家庭中的主妇角色。女性主义者认为这是由男性观点建构的理想女性生涯。

(摘译自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页143-4)

5.Domination(辖制、支配、主导)

此词原指个人或群体透过权力对他者的控制,女性主义尤其关注男性对女性的辖制,因此剖析并抗衡这现象是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方向。自由主义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相信男性的辖制是基于对女性的偏见,可藉理性讨论纠正过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认为男性主导与资本不公平分配挂勾,只有透过文化层面的改革,才能彻底改变男性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女性解放才能有出路;基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相信男性对女性身体、性活动及生育的操控是辖制的根源,女性必须争取身体自主才能扭转局面。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强调男性主导是剥削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一部份,只有透过改革剥削的经济制度才能解放女性。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Psychoanalytic Feminism)认为男性辖制源自男性与生俱来要抗御异己,征服大自然的冲动,西方文化视大自然为阴柔的女性,跟大自然被人类文明征服一样,女性必须被男性征服、驾御。亦有心理学家认为男性的辖制是要否定人际间的依附、亲密关系,拒绝接受与别人有相同之处。

(摘译自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页69-70)

6.Double burden (双重负担)

双重负担指身兼受薪雇员及无偿家务劳动者的女性,尤其双职母亲所承受的双重负担。此词汇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者指出“私密”范畴(指家庭)乃所有女性面对基本压迫的地方,已婚女性就业便要承受第二重剥削。有学者指出非白人女性再要面对种族第三重压迫。

(摘译自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页145)

7.Erotic passion(情欲、情色)

此词强调人类有不同的性爱模式和欲望需要,是讲求自由欢愉的领域。女性主义情欲旨在抗衡性别间不平等的权力,重视女性的自主权、主动权和性欲望。

在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1979)一书,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在每个历史背景,情欲生活都有不同的内容、不断被重新界定,性(sexuality)是极富争议的、高度政治性的议题。女性主义理论同样力争将情欲与性别特质分拆开来,并将之界定为政治议题,例如指出观看色情刊物的情欲是将性物化的产物。

当代女性主义认为每一个情色身份都有其独特性,但同时有种族和阶级因素;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性别特质将两性的情欲两极化,并指出性别并不能构成情欲身份的认同。

所有女性主义理论学者都反对将情欲与日常生活分开来看,认为情欲是推动日常生活的能源。Adrienne Rich在“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一文中提议,女性将情欲和美学融入日常生活,才可以女性的语言表达女性情欲。有女性主义学者认为情欲是生活的本能,是女性的生命动力。因此,女性情欲不单只是对性的欲望,而是包括整个性(sexuality)的范畴,是孕育更深层女性知识的泉源。

(摘译自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页176-177;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页79-80)

8.Femininity(阴性气质),Masculinity(阳性气质)

这两个词常会相提并论,而且具体内涵往往是两者相对而言,前者指由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形象特质(如:被动、依赖、柔弱等),这些特质包括了对男性的性吸引力(如:广告中的美女形象)。部份女性主义者认为阴性气质强化了把女性视为男性附属品的意识形态,巩固了男性的主导地位。而阳性气质则指社会文化中男性被界定应有的生理和行为特质(如:强壮、勇猛、刚强等)。这套二元观(如:刚强对柔弱)不但是社会关系的结构,也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发展(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阴性气质与阳性气质并非永恒不变和各地皆然,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时间,有不同的内容,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也不是女性定必有阴性气质,男性则只有阳性气质。

(译自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页93-94; Dictionary of Sociology,页179,312-313;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页93,322-324)

来源:女权在线 作者/译写:招璞君、金晔路、陈泽蕾、王惠玲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