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就业遭歧视 独生子女不受欢迎?
2010-04-23 09:37   cheny   (点击: )

独生子女身份也成了求职的障碍!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护校一位应届女毕业生找工作时屡屡被问是否独生子女,用工单位称非独生子女能吃苦、有爱心,招护士优先录用,还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干脆写明招聘条件为“非独生子女”。在医护界,关于独生子女存在工作情绪问题已成为论文主题。专家认为,吃苦与独生与否无关,此属歧视。

独生子女教育是个难题,一些问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往往较非独生子女强烈,但就此给独生子女集体贴上“差评标签”显然不妥。在歧视事件中,还需要较真儿的是:家庭、学校有哪些责任没尽到?用人单位的工作方法能否别太“简单粗暴”?

■反对

不能以偏概全

不可否认,大部分独生子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能吃苦、自我中心意识强、受不了委屈、满足现状等不足,护士招聘中青睐非独生子女,也是基于护士工作特点而言:辛苦、服务性强、要有爱心和耐心等。用人单位想招到称职的员工也情有可原。

成长于特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独生子女一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其养尊处优而吃不了苦;在家里,家长以其为中心百依百顺,在学校,训练的是如何在同学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这样极易生成自我为中心、自私、不懂合作等性格。虽然独生子女群体普遍有以上“缺点”,但是不是每个独生子女都如此,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论独生子女们有多少缺点,帮助他们成长的责任应该由社会与家庭共同承担。不看个人经历和能力以及工作表现就将其拒之门外,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彭冬明

逼迫家长超生?

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就业权,而且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医院优先录用独生子女从法律角度说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是对应聘者的歧视性规定,是违法规定。其次,用人单位优先录用独生子女会加大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难度,倒逼家长超生。为了让子女以后在就业中能够得到同等待遇,更多的家长可能不惜违反国策也要超生,从而给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增加难度,最重要的可能会给我国带来严重的人口压力。

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吃苦耐劳、有爱心的员工没有错,但是根据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一条来判断便大错特错。不过这一点也提醒广大家长要教育好子女,特别是要培养独生子女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爱心。何勇

■ 建议

改改招聘考评方法

一部分人存在的问题并不代表这个群体的整体状况,也不代表每一个个体都存在问题。这样的道理,想必拒招独生子女的用工单位也是明白的。但为什么他们还是要将独生子女列入不受欢迎之列呢?打个比方,一个箱子里装满了梨,但检查者一次只能伸手拿出来一个。如果他第一次拿出来的是一个烂梨,他会觉得只是偶然现象;如果第二次拿出来的还是烂梨,他可能会有些气恼;如果第三次拿出来的仍然是烂梨,他大概就会很生气,干脆大手一挥:把这箱全扔了!全扔掉,当然干脆利落,还免去了一个一个检查的麻烦,可是,那些不幸被否定掉的好梨呢?这样的对待对它们公平吗?

与其一刀切地否定所有的独生子女,倒不如改进招聘时的人才考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科学的考查,以确定哪些人更适合这个岗位。毕竟非独生子女已经日渐稀少,用工单位终归要直面这个问题。张楠之

■ 评判

惰性视角在作怪

在就业歧视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独生子女也成为“身份”的歧视符号,其实,每一个就业歧视的背后都是一种惰性视角,更是一种短见和偏见。的确,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身上也存有不能吃苦和娇气的毛病,这在招聘方看来,显然是一个缺点,但绝对不能就此将独生子女一棍子打“死”。不能吃苦难道成为独生子女身上抹不去的“特殊符号”?

其实,不能吃苦是相对而言。吃苦,恐怕谁都不想,但一旦真正面对需要吃苦的时候,往往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容忍,如果那些独生女一旦成为护士,她们难道就真的不会吃苦?这不是独生子女的问题,而是职业道德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个别人不能吃苦,不能胜任工作,那就给予解聘,这与是否独生子女无关。难道不是独生子女的身上就没有这些毛病?难道她们就能够胜任护士工作吗?

不能吃苦和独生子女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吃苦根本不能成为拒绝独生子女就业的理由,如果算是理由,只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理由,是一种歧视的理由。以后如果社会中都变成了独生子女,难道就不招护士吗?不招,又到哪儿去招呢?

吃不吃苦,实质上还是管理的问题。不招独生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将独生子女排斥了,似乎剩下的全部都是能吃苦的,这样的逻辑实在是荒唐,实在是可笑。独生子女不能吃苦是个伪命题,独生子女不能吃苦的“就业歧视”不要随意套上。这对于谁都是一种损失。不过,令人反思的是,为何“就业歧视”如此阴魂不散?前溪

■ 提醒

独生子女们最该猛醒

优先录用非独生子女有歧视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独生子女就业遇障,各方都需要积极反思。

首先是用工单位。任何一个用人单位,可别指望着自己的员工一来就是熟手,就有工作经验,天生是个优秀工作者。要知道,好的员工是需要培养和职场再教育的。用工单位对独生子女员工身上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由职场老师引路,在工作中给予纠正,让其慢慢步入正轨。简单地将一些独生子女拒之门外,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社会影响更坏。

其次是学校教育。独生子女从事护理工作被歧视,得问一问我们的学校开职业素养教育质量,又开展了多少职业道德教育呢?多数时候,这些最基本的职场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职场前期培训,独生子女身上的娇气未除,当然就显得不那么能吃苦耐劳了。独生子女工作表现不好,学校的职业教育难辞其咎。

再者是家庭教育。有关独生子女的教育已不是一天两天,也非一年两年的事,是一个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但独生子女身上的娇气、以个人为中心等不好的东西,也非与生俱来,亦非顽疾不可除去。现实中,要教会孩子自强自立,道理家长们都懂,但真正要放手让孩子吃苦,多数家长又是不忍心。现在独生子女在职场上遇到了问题,真是给家长们提个醒了——真该放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与坚强,不然只会把孩子给害了。

此外,最该猛醒的当然是独生子女自己。想想自己为何被人拒之门外吧!有些看似是歧视,实则是自身问题的一个表征。独生子女要学会倾听,注重自我锻炼,提高自我修养,特别是要多向前辈学习,以之为镜,查出自己的问题,找出症结,努力改之。王玉初

■ 声音

比就业歧视本身更可怕

部分独生子女确有某些不足,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等特征与独生子女并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就业歧视,其实是一种社会痼疾。就业歧视的不正常现象,因大行其道而变成“正常”。而对就业歧视的监管处于真空状态,比就业歧视本身更加可怕。(4月19日《羊城晚报》)

歧视源于偏见

独生子女遭遇歧视往往是因为歧视者头脑中的偏见和成见,其实,真正需要认真探讨的是:独生子女群体与非独生子女是不是在心理、性格、品德、学识方面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样避免?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