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青海常青 玉树不倒
2010-04-22 09:34   cheny   (点击: )

这一刻,我们以国家的名义,以庄严的祭奠形式,沉痛地悼念逝者、抚慰生者。

这一天,举国大地,所有关心地震灾区的人们都在默默念着:青海常青,玉树不倒。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携起手来,努力向前,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玉树!行动,是最好的哀悼

4月21日,是玉树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这一天,全国人民以哀悼的方式缅怀地震中的逝者;这一天,在玉树的所有人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切。

“岁数大了,我也要来”

早晨八点钟,玉树州委大院走进两位客人,他们向人打听追悼会在哪里开。其中一位老者说:我叫张忠贵,今年72岁,听说玉树地震后,约了他就往这里赶。岁数大了,我也要来。我们要去参加追悼会,要当志愿者。”另外一位叫王贵平的退伍军人告诉记者:“得知这里发生地震,我们马上就出发。从四川出发走了六天六夜,遇到车拦车,遇不到车就步行。”

当确认他们要当志愿者时,记者告诉他们,可以找妇联,妇联的帐篷就在前面。下午,听青海省妇联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志们说,这两位“军人”已被接收为志愿者,这两位老人在队里是岁数最大的。

救灾不分国内国外

手里拿着个本子,上面记载着捐赠物品清单:军大衣1000件,女性用品1000包……记者面前的这位女性是国际计划(中国总部)健康顾问程昀。

在向逝去者默哀的三分钟里,程昀神情哀痛。默哀后她马上找到青海省妇联副主席代吉,要求通过妇联尽快把带来的捐赠物品分发到受灾群众中去。

她说:这是国际计划(中国总部)带给这里受灾群众的生活用品,价值50万元人民币。捐助受灾群众不应该分国内国外,帮助玉树人抗震救灾的使命不分国内国外。

程昀说:“我是当志愿者的,顺便带来国际计划(中国总部)的捐赠物品。”她希望受灾后的玉树人要坚强,要把灾后玉树建设得更美好。

志愿服务队迅速成立

参加完哀悼仪式,下午两点,青海省妇联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

负责这项工作的青海省妇联发展部人员李晓峰说:“按照省妇联领导的要求,我们要把这支自愿者队伍组织起来,整合好资源,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玉树灾后重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志愿者们的任务很重。”

青海省妇联副主席代吉亲自给46名志愿者发放服装,向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授旗。看着其中一名自愿者服装的标牌露出领子外,代吉上前帮助小姑娘剪掉,拍拍小姑娘对身边人说:“她们不容易”!然后走到前面,带领大家赶赴第一个物资集散点卸货,发放物资。

“来自国内各地的援助太让我们感动了,希望能借助你的笔,转告各地的援助者们,我们谢谢他们!”代吉对记者说,“这里现在还需要棉装、帐篷、食品,能不能告诉大家再快速帮我们一下。”(本报记者 王洁)


马玉芳:要把活着的同胞带出来

她身体单薄、双眼充血、声音嘶哑,被灾区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阿达”(藏语中对女性的敬称)。

她在地动山摇中挺身而出、发动并带领群众勇救11名同胞。

她,就是马玉芳——青海省玉树县公安局法制科科长。

“每人都来搬起一块砖,就可能救活一条命!”

4月14日7点多,一阵巨大的摇晃使马玉芳意识到发生了大地震,她冲出门后马上想到了局里,抬腿就往县公安局跑去。

来到局办公楼下,得知值班战友安然无恙,她的心才算落了地。就在这时,一位当地藏族老阿妈急匆匆地跑到县公安局,告诉马玉芳:“胜利路上的民族旅馆震塌了,里面埋着二三十人呢!快去救他们吧!

“去民族旅馆!”马玉芳说罢,带着6名民警就向民族旅馆奔去。当马玉芳等人赶到民族旅馆时,地震已将四层楼房全部震塌。马玉芳趴在废墟上探头看到,楼板下的一名幸存者被楼板和钢筋卡住了。

一位参与救援的群众说:“仅靠咱们这几个人救援不行,得去找人。我刚从山上的打麦场过来,那里有人!”“我去叫他们!”马玉芳扭头向打麦场跑去。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40岁的马玉芳跑完2公里的路程后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马玉芳向周围群众呼救:“每人都来搬起一块砖,就可能救活一条命!”

一位在当地承包建筑工程的老板主动开来了挖掘机,一名藏族小伙和一名汉族中年人开来了自家的小型吊车,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到马玉芳的救援队伍中来。此刻,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

救人!救人!

从上午8点到晚上6点多,整整10个小时,马玉芳的身影一直忙碌在民族旅馆的废墟上。随着大型挖掘机和大量四川籍建筑民工的到来,马玉芳也由最初参与救援的“指挥员”变为直接参加救援的“战斗员”。

微弱的呼救声从废墟中传来,她赶紧循声把砖头和土块一块一块往外扒,扒一阵,听一听;再扒一阵,再听一听,整整扒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发现了目标。

废墟下的情景,让人心如刀绞!一个1岁多的孩子被妈妈紧紧抱在怀中,妈妈已经遇难,但她的手还紧紧地抱着孩子,掰也掰不开……作为母亲的马玉芳,泪如泉涌,她赶紧叫其他民警将这个孩子抱出去。马玉芳一刻不停,嘴里喊着:“救人!赶快救人!”喊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到晚上6点钟,马玉芳和同事们在群众帮助下一共救出了5名幸存的小孩和6名大人,并将他们全部送往医院。这时,前来救援的部队接管了民族旅馆救援任务。直到这时,马玉芳的心才略微宽松些。

“把更多活着的同胞带出这场噩梦”

在尘土飞扬的街道疏导交通,在牦牛广场的帐篷前为外地增援的同志煮方便面,在指挥中心残破的桌子上为前来报告家人伤亡和失踪人员的群众做记录……随后的几天里,马玉芳马不停蹄。

3天后,马玉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家里土坯垒的房子早已倒塌,幸运的是丈夫没有受伤。马玉芳还惦记着在西宁的母亲和女儿。其实,地震当天,这一老一小一直在给马玉芳打电话,一直没打通。直到马玉芳回到已是废墟的家里,在砖土堆中找到手机,母女三人才通上话。得知都平安,双方大哭一场。“看到那么多同胞遇难,我为没能抢救出更多生命深感难过。”马玉芳说。

如今,身穿警服的马玉芳和她的战友们已成了灾区街道上一面醒目的旗帜,认识她的藏族群众一见到她就喊“阿达”。马玉芳说:“把更多活着的同胞带出这场‘噩梦’是我的心愿。”(新华社发)


在4月20日“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上,用乳汁哺育藏族受灾婴儿的护士张淑英、当起了小志愿者的10岁藏族儿童才仁旦周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

才仁旦周:从我做起力所能及

本报综合消息 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他是那么弱小,却又那么坚强而勇敢,他怀有一颗纯洁感恩的心,让我们泪流满面。他就是玉树灾区安置点一位小小志愿者——才仁旦舟。

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才仁旦舟家的房屋全部损毁,没有居所的小才仁从15日开始随父母到当地政府在体育场建立的临时安置点。小才仁很乖,他主动帮医护人员看东西,凭借自己既会藏语又会汉语的优势,主动给医护人员当起了翻译。

当记者问他志愿者是什么意思时,他说:“一般般吗,就是大人们去救有困难的人,我们小孩帮不上忙,所以就在操场上能捡垃圾就捡上,能拣上柴就给要烧火的人。”从小才仁对志愿者朴素的理解中,让人看到了救灾的希望:从我做起,力所能及!这正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基础。

是什么使小才仁主动当志愿者呢?他说,“我饿的时候他们给我方便面,喝的时候给我矿泉水喝”,“所以我知道他们非常爱我”。小才仁既懂得感恩,又懂得助人,这无声的行动昭示着:灾难虽然摧毁了他家的房屋,却摧毁不了他的心灵家园!

护士“妈妈”关爱藏族“女儿”

本报综合消息 在青海省康乐医院,有一个从地震灾区转移来四个月大的藏族婴儿,因为母亲没有奶水,无法哺育,医院护士张淑英给她当起了“临时妈妈”。

张淑英是青海省康乐医院外科的一名护士,今年只有25岁。4月16日下午,初为人母的张淑英抱起灾区受伤群众更确旺毛刚满四个月的女儿才仁曲宗,为这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当起了“妈妈”。

从16日下午第一次喂奶开始,小才仁曲宗便成了张淑英工作之外最重要的牵挂。小家伙得了肺炎,而且症状比较严重,目前在医院儿科进行治疗。刚忙完手头工作,张淑英就赶紧跑到小才仁曲宗病房,探望她刚刚认识的女儿。

更确旺毛和丈夫是4月16日上午11点40分入住青海省康乐医院的,因为自己没有奶水,孩子饥肠辘辘的啼哭声让更确旺毛流泪。张淑英的举动让更确旺毛夫妇非常感动,尽管她们不会说汉语,但每次见到张淑英,他们都会双手合十,以藏族群众最纯朴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谢意。

目前,小才仁曲宗的病情也逐步好转。这让张淑英非常欣慰,说起孩子吃奶时的样子,她显得是那样的幸福。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