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成员 | 科学研究 | 教育教学 | 政策法规 | 吉林省妇女学会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旧栏目>>最新成果>>正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历史上首次由女性获得
2009-11-01 08:45   cheny   (点击: )

瑞典皇家科学院12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伊顿·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贡献。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成为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是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威廉森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两位经济学家将各获得一半奖金。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首名女性获奖者,奥斯特罗姆12日借助电话告诉诺贝尔奖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她得知自己获奖后“深感荣幸,也感到惶恐……恐怕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谈及如何处置奖金,她说,还未认真考虑,可能捐给所在学校的政治理论、政策分析等研究项目,“反正不会用于个人目的”。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立下的遗嘱,诺贝尔奖项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1969年首次颁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

附《女声》诺贝尔奖与妇女:新纪录解读

2009年度的诺贝尔奖各奖项自10月5日起陆续颁出,至10月11日晚,仅剩经济学奖尚未揭晓。本年度获奖者中有4名妇女,人数之多创下了诺贝尔奖的历史记录。

本年度诺贝尔奖全瞻http://tech.qq.com/zt/2009/2009nobel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已有762位男性及40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女性得主。

诺贝尔奖女性得主列表(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cn/%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5%A5%B3%E6%80%A7%E5%BE%97%E4%B8%BB%E5%88%97%E8%A1%A8

从该表可以看出,1976年第一次出现两名妇女同年获得诺贝尔奖,此后直到1991年,才又有两名妇女同年获奖,至2004年,有三名妇女同时获奖,而仅5年之后同时获奖的妇女人数就达到了4名。当然,居里夫人的两次获奖纪录至今无人能打破。不过,今年的化学奖在相隔45年后再次颁给妇女,以及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有两名女性共享,都是可圈点的成绩。总的来说,或许,近年来妇女在诺贝尔奖中的地位正在加速上升,而且越发稳固。

然而诺贝尔奖的性别比显然仍是严重失衡的,全部得主中妇女只占不到5%。

妇女在各奖项中的机会大不相同,其中以和平奖及文学奖各12人为最多,其次是生理学或医学奖10人、化学奖4人以及物理学奖2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至今皆为男性。

在自然科学领域——传统的男性特区中,妇女的边缘化似乎“可以理解”,尽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妇女的冷遇是否真的出于性别的原因还有不同看法(参见《性别与科学读本》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35880 )。曾经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女科学家中,除了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之外,还有一位被称为“诺贝尔医学奖遗珠”的女科学家,关于她介绍见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35880 。对她的采访见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83/478/person.txt 。这位科学家自己也否认曾遭受性别歧视,然而,从导致她失去诺贝尔奖的情节看,性别因素似乎是意味深长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公司联合设立的“女科学家奖”被称为“女性诺贝尔奖”,作为一项凸现和鼓励女性科学家的措施,它或许是相当成功的,今年的化学奖得主艾妲·尤纳特就曾获得这一荣誉。然而,至少在国内,和该奖相关的活动似乎还没有带动对科学界中性别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最晚设立的经济学奖却是诺贝尔奖中最顽固的男性堡垒。原载于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指出,经济学奖的分配反映了该学科的内部权力秩序。它既不会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也不理睬妇女,何况妇女在这一领域中“往往被局限在职业金字塔的下层”。——“诺贝尔经济学奖和经济学职场一样,需要公正”。

诺贝尔经济学奖背后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10/11/content_912878.htm

在中国,人们也一样在问“为什么优秀的女经济学家很少”,特别是在受舆论追捧,貌似一言九鼎的经济学家中女性更是寥寥。一篇关于女经济学家地位的调查报告很值得一读,这篇报告翔实地说明了中国女经济学者的群体现状:数量并不少,然而机会、报酬、成就都低于男性。

中国女经济学家地位调查http://www.cenet.org.cn/cn/CEAC/%E7%AC%AC%E4%B8%89%E5%B1%8A%E5%85%A5%E9%80%89%E8%AE%BA%E6%96%87/%E7%8E%8B%E6%99%93%E6%B3%A2%E8%91%A3%E6%99%93%E5%AA%9B.doc

为了支持女经济学家的活动,也为促进经济学界中的社会性别敏感,女经济学家们结成了自己的网络:世界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协会和中国女经济学家联谊会。一个为女经济学家提供能力建设的项目自2002年开始实施,目标是鼓励更多的女学者从事经济学研究,改变中国女经济学者稀少的现象,帮助更多的中国女经济学者在国际讲坛上宣读或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关信息见中国女经济学者网http://www.cwe.org.cn

显然,始终值得讨论的并非妇女或男性的能力,而是她们和他们是否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评价。尽管妇女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的发展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妇女在这些领域中的参与性仍远超出诺贝尔奖所肯定的水平。诺贝尔奖的眼光已经落后于妇女的生活现实,在妇女需要迎接挑战的时候,它又何尝不是。

同样的,并非和平奖与文学奖特别“青睐”妇女,而是妇女在和平和文学领域中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承认,尽管还远远不够。女权主义者肯定乐于将妇女在文学奖中的收获归功于女权主义思想对文学界的渗透,或许还要有多元主义的功劳。近年的文学奖女得主中,有托妮·莫里森和耶利内克那样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也有多丽丝·莱辛那样的先驱兼“叛徒”——否认自己的女权主义者身份,但她们的作品中的“性别意识”却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文学奖所唤起的性别敏感无疑高出其他奖项许多。

妇女为全世界平事业中的贡献是激动人心的,12位和平奖得主甚至还不能完全代表她们。妇女的行动也在不断开拓对和平的理解,例如2004年和平奖得主、肯尼亚的玛塔伊因是一位环保人士,她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可持续发展事业有益于非洲的民主与和平。

“和平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战争,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是2005年开始的“千名妇女争评诺贝尔奖”活动对和平的看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争评诺贝尔奖这一载体,彰显千千万万普通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为和平所作出的贡献,它针对诺贝尔奖相关的男性精英政治展开了象征的同时又是真实的批判性行动。这一活动目前仍在持续。

妇女、和平与女性主义http://www.1000peacewomen-hk.org/article08.Html

更多资讯可见http://www.1000peacewomen-hk.org/index.html

众所周知,今年诺贝尔奖爆出的最大新闻并非妇女创下年度纪录,而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和平奖,全世界都因此而大跌眼镜,诺贝尔奖的公信力会因此而受到多大的影响尚不可知,但此事已从一个侧面说明,它并不是“客观”的“权威”,而是带有很强的人为色彩。多年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一些中国强国梦中放不下的情结之一,或许,不管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群体,诺贝尔奖都是可以被去魅的,对妇女来说,它仍是一个待改造的场所。

附件【博士硕士科研启动资金开题报告书.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